close
    

孫韻淳大提琴獨奏會
大提琴/孫韻淳   鋼琴/陳宜鍾

自從四月份「當我們沒有季節」的音樂會過後,其實就沒有閒著。雖然,一直想寫些東西,不過,當我一頭栽進練琴的狀況裡,加上教學,也就沒有辦法了。
還好,有時我們並不一定需要文字,我們只需要多一點音樂。
韻淳是我國小,國中,高中,大學的學姊,奇妙的是,儘管一直同校,卻也沒有合作過,一次也沒有!
直到2011年夏天,我們各自先後從德國,美國回來了,在一個音樂會碰面,當時我聽她拉了柴可夫斯基(Tchaikovsky)的羅可可變奏曲(Rococo Variations),心想著,韻淳跟我以前聽到的又成長了好多。
多了甚麼呢,除了人更美之外,技術更成熟,音樂裡多了份從容與自信,在整個演奏的過程,處處流露著細膩的巧思與驚喜,並且非常自覺地與我們一同分享著她的音樂。
不久之後,我們重新聯絡上,也因此,有了接下來的這兩場音樂會。
此次的曲目,有瑞士作曲家布洛赫(Ernest Bloch)的祈禱者(Prayer),即興般的旋律帶出既民族性又宗教意味濃厚的吟唱與祝禱;有法國作曲家佛瑞(Faure)的悲歌(Elegie),延續祈禱者的氛圍,全曲瀰漫著非常「佛瑞式」甜美並未完結的感傷;有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(Piazzolla)的華麗大探戈(Le Grand Tango),如他的曲名,非常直白,非常華麗,也非常臭屁;最後是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(Rachmaninoff)的給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(Sonata for Cello nad piano),我想這一首不用/也無法多說,只能請大家到現場去聽。
如果以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,這些作品,就是「好聽」,不是巴哈貝多芬舒曼有時需要智識與理解的好聽,而就是單純的,非常感官的好聽。
我這麼說,並非只是窄化好聽的定義,而是我最初接到這一套曲目的第一個感覺。
而這第一個感覺,直到現在,仍然強烈地持續著,並且愈來愈強烈。

至於,好聽的裡面有甚麼,各個作品在風格上有如何不一樣的細節與表現,是我們的功課,如果可以,我非常希望那將是送給你們的禮物。
所以,我們不如在音樂廳見面吧?!
喔對了!如果你想更認識韻淳,請到她的部落格,Jasmine and her cello:)
http://jasminesun.pixnet.net/blog

時間
台北場 20.07.2012(五) 19:30
高雄場 23.07.2012(一) 19:30

地點
台北場 十方樂集 (台北市民族西路187巷4號)
高雄場 市立文化中心 至善廳(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67號)

票價
台北場 250 (兩廳院售票系統)
高雄場 100/150 (年代售票系統)

曲目
Ernest Bloch(1880-1959):Prayer, (From Jweish Life No.1)
布羅赫: 祈禱者 (取自猶太生活,第一號)
Faure(1845-1924):Elegie for cello and piano
佛瑞: 悲歌
Rachmaninoff(1873-1943):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, Op. 19
拉赫曼尼諾夫: 給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, 作品19
Astor Piazzolla (1921-1992): Le Grand Tango
皮耶佐拉:華麗大探戈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陳宜鍾,孫韻淳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i-Chung Chen 的頭像
    Yi-Chung Chen

    Practice Room 練習室

    Yi-Chung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